別再讓鯨魚、海龜吃下塑膠垃圾,還給牠們乾淨的海洋

還記得2015年YouTube上一支令人頭皮發麻的影片在網路爆紅,科學家團隊花了近10分鐘將一根吸管從一隻欖蠵龜的鼻孔中取出。造成大眾轉發並呼籲減塑的重要,但,海洋垃圾依舊與日俱增,深深影響海洋生物的存亡。
菲珍納反對使用塑膠吸管已經很多年了,但她從來沒想過會在一隻海龜的鼻子裡找到吸管。由於吸管占據了這隻海龜一邊的整個鼻孔,牠看起來像是呼吸有問題。她表示,通常像塑膠袋,甚至是牙刷這種垃圾最後會進到海龜的胃裡。釣魚鉤嵌入海龜的嘴或鰭肢也很常見。
菲珍納表示,吸管毫無用處,根據1月份的一項報告,吸管是大海中5兆2500億的海洋垃圾的一部分。她說,人們就算沒有吸管也可以喝杯子裡的飲料,而「有了這個影片,我們能讓人實際看到吸管最後去了哪裡。」
塑膠微粒污染的範圍遍及陸地、淡水、海洋,甚至遠至南北極。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估算,每年約有1300萬噸塑膠廢棄物流入海洋,對海洋生物造成極大威脅。
塑膠微粒(Microplastic)在學術界的定義為直徑小於 5mm 的塑膠碎片。海域上的塑膠微粒主要是各種人造塑膠,如保麗龍、塑膠袋、寶特瓶、塑膠包裝紙、瓶蓋、吸管、塑膠飲料杯及各種人造纖維產品,經光照脆化或外力造成破碎形成。
環保團體如綠色和平組織,也經常在社群媒體上呼籲大眾減少使用塑膠製品,但說得容易做得難,誰能大聲說自己這一周完全沒使用到一次性的塑膠袋、塑膠瓶?
地球不是只有人類居住,而人類更不是世界的主宰,讓「減塑愛地球」變成一種生活習慣,現在開始不嫌晚、就從自己做起!